加强肿瘤放射治疗预防措施,降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发病率
来源:  时间:2007-05-11 15:22:14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是因口腔颔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颌面局部血循环及营养障碍,骨的活力降低,再生能力逐渐丧失,致使受累骨处于坏死状态。

  如局部损伤或有牙根尖周炎、残根、牙周炎等,都可能诱发放射性骨髓炎,常常呈进行性发展,往往在拔牙或局部损伤后发生创口不愈。早期主要为不持续性剧痛,伴有颌周软组织感染征家,牙关紧闭,继而穿破、溢脓,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坏死骨质逐渐暴露;病情长,全身情况差。衰弱、消瘦与贫血;面领部可出现洞穿性缺损、畸形等。放射性颔骨骨髓炎的治疗是一大难题。手术加高压氧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加强肿瘤放射预防措施,降低放射性骨髓炎发病率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有相当多的鼻咽癌患者和其他头颈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假如口腔卫生差,很多龋齿来作充填,残根未作拔除,金属充填材料及套冠修复体没有去除,也将后患无穷。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放射性骨髓炎的

发生呢?

  首先,在放射治疗前,清除口腔颌面部的所有病灶及一切可能的诱因,包括拔除口内所有不宜保留的病灶牙;消除软组织的感染灶;拆除口内的金属修复体等。对牙体上遗留的窝洞或发现l—2度的龋齿,可暂时用非金属材料充填,全口洁牙。放射治疗最好在拔牙后10-14日,临床拔牙创面已基本愈合,或消除病灶后才开始进行。第二,在放射治疗中应加强对非放射野组织的防护,减少放射性对组织尤其是牙、颔的损伤。同时应加强对病人全县支持疗法,防止局部损伤。第三,在放射治疗后,注意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及时充填龋齿,尽量避免在放射治疗后3年内拔牙,以免引起放射性颔骨骨髓炎。如必须拔除患牙的,则应尽力减少手术损伤,使用适量的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如果能按上述要求去做,头颈肿瘤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则将会有所提高。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放射治疗后的老年患者因唾液减少,更容易发生龋齿,一般三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如发现龋齿及时充填,可避免或减少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发生。

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光华口腔医院副院长
广东牙病防治指导组成员
张志光教授

 
-- 友情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