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牙周治疗方法包括:机械性洁刮治,根面平整及手术。目前这仍是牙周治疗的主流。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复发性牙周炎越来越复杂和有效。调节宿主反应,降低具有破坏性的前炎症因子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也是具有广阔前景的辅助治疗手段。吸烟是牙周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可明显促进牙槽骨吸收和附着丧失。所以患者应戒烟以改善牙周健康状况。此外,细菌内毒素刺激前炎症因子释放,可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如导致早产,新生儿体重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医生应清楚口腔疾病对全身的影响,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确保二者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牙周治疗 牙周炎 牙周疾病和牙周治疗 牙面上和龈沟内细菌聚集形成菌斑,导致牙龈炎。牙龈炎的特点是牙龈红肿,刷牙或探诊时牙龈出血。去除菌斑和由其钙化形成的牙石可以逆转炎症反应,恢复牙龈健康。
牙周炎是菌斑,尤其龈下菌斑聚集引起的炎症反应。炎症不仅位于牙龈,还累及了更深在的牙周组织,如牙龈结缔组织,牙周膜和支持的牙槽骨。炎症破坏了这些组织以及它们和牙面的附着,导致龈沟变深,牙周袋形成(图1)。温暖潮湿的袋内环境促进了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的增殖生长。一些细菌附着于牙根表面的生物膜上,随时间推移,这个龈下细菌微生态体系变得复杂而具有致病性,并且不能为个人口腔卫生措施清除。有人认为牙周炎是一种低度感染,因为龈下细菌及其毒副产物可能自发或由于治疗进入血液循环。细菌入侵虽不是牙周炎主要特点,但在特定情况下的确可能发生。
图1(点击图片可放大)
传统牙周治疗的目的是抑制组织破坏和牙槽骨丧失。洁刮治,根面平整这样的机械性治疗手段可以清除细菌,牙石和生物膜,在浅袋治疗中有较好疗效。[1]但由于器械进入困难且不能直视操作,洁刮治和根面平整在深袋的疗效有限。此时,手术翻瓣有利于直视下进行洁刮治和根面平整,更有效地去除细菌牙石,同时还可以切除部分病变组织。[2]大多数患者通过这些治疗措施可以中断疾病的进展。这时应要求患者每隔3月复诊一次,去除龈上下菌斑,牙石和生物膜。[3]间隔3月的复诊可干扰复杂致病的细菌微生态体系重新形成,防止再次出现牙周破坏。坚持周期性的治疗通常可以使牙周炎保持静止状态。若不遵从3月复诊的治疗计划则会导致复发和进一步的组织破坏。
目前,牙周病临床实践包括: ● 种植体的植入 ● 牙周成形手术覆盖暴露的牙根 ● 修整牙槽嵴和牙龈形态 ● 暴露牙齿便于正畸助萌 ● 再生术恢复缺失骨与软组织,重建牙周膜 ● 局部或全身抗菌治疗 ● 药物调节宿主炎症反应,阻止进一步的牙周破坏 本文重点阐述辅助性药物治疗的作用。
抗微生物治疗 1. 用于龈炎的抗菌药物 龈炎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含漱剂和牙膏(表1)。最有效的是氯己定含漱液。[4]它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附着于口腔软硬组织,缓慢释放。氯己定含漱后30-60分钟不能使用带负电荷的牙膏,否则会失效。[4] 氯己定主要缺点是使牙齿形成难以去除的棕色着色,影响味觉以及口味不佳。
表1(点击图片可放大)
酚类药物也可用作含漱液,并且得到了美国牙科协会的承认。这类药物破坏细菌胞壁,减少根面内毒素,抑制环加氧酶活性,从而减轻炎症。[5-7]酚类缺乏结合于组织表面的特性,并且口味不佳。近来,三氯生(triclosan)被加入牙膏,它可减轻龈炎临床体征。[8]但无论酚类或三氯生都不及氯己定有效。
一些病人在专业性的洁治完成后立即被建议使用抗龈炎药物。事实上,若不能仅凭洁治缓解龈炎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采取机械性治疗手段。这些治疗必须在用药前完成,因为用药会掩盖炎症,使医生无法分辨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区域。(图2)。[9]所以洁治后立即用药是不恰当的,可能使炎症进展为牙周炎。 [9]长期全身使用抗菌药物也是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