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小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
来源: 时间:2007-04-23 11:27:55 |
[摘要]目的; 评价小钛板固定71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的疗效,探讨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的复位及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用小型钛板固定的71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71例病例中有67例(94.4%)取得较为满意的咬合关系,4例(5.6%)有不同程度的咬合干扰,张口受限5例。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用辅助颌间固定是治疗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及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许多文献表明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及稳定性「1」。我们从1995—2001年用小型钛板固定治疗71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系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5-2001年收治的上下颌骨联合骨折71例,其中男49例(69%),女22例(31%),年龄12—54岁,平 均34岁。18-40岁有51例,占72%。 致伤原因:本组资料中以交通事故伤最多,共有44例,其次为工伤、击打伤19例,跌落伤5例,其他3例。 骨折类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共71例268处,其中上颌骨骨折144处:上颌骨Lefort Ⅰ型骨折52处,Ⅱ型43处,Ⅲ型18处,上颌前壁骨折31处;下颌骨骨折124处:下颌骨正中部骨折16处,角部骨折27处,髁状突及升支部骨折39处,下颌骨体部42处。 合并伤: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的合并伤以颅脑损伤最多,为27例,其次为颧骨、颧弓骨折共23例,四肢16例,其他3例。 1.2 治疗方法 71例均在全麻下经鼻腔气管插管,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都在2周内行手术治疗。上颌骨、颧骨、颧弓骨折在骨折复位后于眶缘、颧牙槽嵴、梨状孔边缘等面部垂直和水平支柱上置小型钛板固定。下颌骨骨裂患者,仅固定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按照Champy方法,沿张力带选择固定位置。71例患者中9例未加辅助颌间固定。其余62例术后加颌间辅助固定。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进流质,67例切口Ⅰ期愈合,4例切口部分裂开,Ⅱ期愈合。10—14d拆除颌间固定,上颌3周、下颌4周拆除牙弓夹板。术后21周行功能训练。随访1~3个月,7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5例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上下颌骨加颌间辅助固定的62例患者有1例(1.6%)出现咬合关系不良。不加颌间固定的9例中,有3例(33.3%)出现不同程度的咬合关系不良。 3 讨论 上颌骨、颧骨、颧弓与颅骨合为一个整体,具有广泛的承载面积,咀嚼负载不会产生很强的扭力和剪切力,因此骨内应力线轨迹不如下颌骨表现得清晰「2」。骨折固定更多的是考虑重建力柱结构,这些力柱包括鼻上颌力柱,颧上颌力柱,眶下缘及颧弓「3」。本组上颌骨、颧骨、颧弓骨折均在这些力柱上用小型钛板固定取得良好疗效。 Champy等「4,5」认为,下颌骨受力时,下颌的功能运动会沿着颌骨下缘产生压应力曲线带,而在下颌骨上缘则形成一条张力曲线带,在下颌骨体部发生骨折时,张力曲线带往往会导致骨折移位,所以理想的固定骨折的小型钢板应位于张力曲线上以拮抗使骨折移位的张力。本组71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采用小型钛板下颌骨张力曲线带固定,其中62例加辅助颌间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71例病员骨折愈合良好,67例(94.4%)获得满意的咬合。4例咬合关系不良中,有3例发生于未加辅助颌间固定的下颌骨多发性骨折中(上下颌骨一侧为粉碎性骨折,另一侧为多发性骨折)。未加辅助颌间固定组咬合关系不良的发生率大于加用辅助颌间固定组。张力带固定的稳定性不足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张益「6」用张力带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发现小型接骨板只适用于有利型和轻度移位的骨折,认为小型接骨板张力带固定的稳定性不足,实际上是一种弹性固定。田卫东等「7」认为小型钛板固定必须加用颌间固定治疗以使骨折断面附加应力均匀分布,促进骨折断面同步愈合。本组病例的结果证明了上述观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