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修复患者的正畸治疗
来源:  时间:2007-03-12

【摘要】目的:分析进行种植体修复患者的正畸治疗,总结出该类患者正畸治疗的必要性和治疗特点,有效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方法:选择40例需要种植的患者,男16例,女24例,年龄17~45岁,平均33.5岁。患者缺失牙1~10颗不等。对其种植前的正畸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25%的患者需要直立倾斜的磨牙,12.5%的患者需要集中修复牙间隙,15%患者宜开展修复牙间隙,压低伸长的磨牙,解除前牙反牙,减小前牙深覆牙列综合治疗的患者各占10%,2.5%患者需要平行牙根移动,以利于种植体的植入。而有2例患者可以种植体为正畸支抗,在正畸治疗结束后进行永久种植体修复。结论:种植体修复前正畸有其独特点,通过这些正畸治疗,为种植体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进一步表明种植体修复和正畸治疗已互为一体,彼此融合的关系。
  自从1977年Br?nemark报道了骨融性种植体修复技术治疗无牙牙合.gif (71 bytes)者,种植体技术逐渐被用来修复个别牙、多个牙甚至无牙牙合.gif (71 bytes),修复效果好[1]。近年在国内也日渐兴起,并在口腔学界极为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成年患者希望能得到种植体修复治疗。口腔种植学结合了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牙周病学、口腔材料学等多学科,因此,种植体修复是一个口腔医师团队合作治疗的结果。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种植医师开始意识到,口腔正畸学的知识越来越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口腔正畸医师的作用,不仅使种植体修复的适应证得以扩大,而且使种植体修复的功能和美观效果大大提高。口腔正畸医师开始的介入,可以协助种植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而仔细的设计,为患者提出适当的治疗计划,简化治疗过程。同时通过牙齿移动,为种植体修复创造必要的条件。本文总结作者在种植体修复中所进行的正畸治疗,为临床常规的种植体修复提供有效的指导。

1材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种植牙患者40人,男16例,女24例,年龄17~45岁,平均33.5岁。患者缺失牙1~10颗不等。均为我院种植中心就诊患者。种植前要求进行的正畸治疗情况如附表。

2结果

2.1直立磨牙
   患者由于第一恒磨牙早失,导致第二和第三恒磨牙向近中倾斜,拔牙间隙减小。10名患者中,有7例需要直立下颌第二恒磨牙,另外3例需要直立上颌第二恒磨牙。第二磨牙近中倾斜后,缺失牙间隙减小。一者种植体间隙不足,二者由于磨牙的近中倾斜,在牙齿的近中形成盲袋,不利于种植体牙周组织的健康,甚至导致种植体脱落。
2.2集中修复间隙
   成年患者由于个别牙的早失,导致邻近牙齿的移位,出现了散在间隙,而拔牙隙减小,难以进行种植修复。此时,只能通过正畸治疗,将牙齿移位,集中间隙于缺失牙部位。有时,由于外伤导致多个牙齿缺失,时间较长后,缺牙间隙减小,只能通过正畸的方法,将间隙进行调整,为合适数量的种植体创造条件。5例患者中,有2例由于双尖牙的缺失,导致前牙和后牙区出现了间隙,需要将间隙集中。另外3例患者均由于严重的外伤,导致上下颌前牙的缺失,而且邻近牙移位,间隙减小,难以按照缺失牙的数目进行种植,美观效果也不好。因此通过正畸治疗,将缺失牙间隙进行调整,使种植体以适当的数目和大小来修复牙列。
2.3开展修复牙间隙
   修复牙间隙在种植牙修复中最为常见。不管缺失牙在什么部位,邻近牙齿往往会向缺失牙部位移动,出现牙齿倾斜或邻近牙齿散在间隙,导致缺失牙间隙减小,难以进行牙种植。通过正畸治疗,利用螺旋推簧等矫正器装置,将缺失牙间隙打开,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间隙。本组病例中,有一例患者先天缺失上颌侧切牙,前牙对刃,后牙前移,侧切牙间隙仅3mm。因此,需要通过唇向移动前牙,远中移动后牙,为双侧侧切牙开展足够的间隙,然后再进行种植治疗。2例为中切牙缺失,间隙减小,通过正畸治疗,开展间隙。其余3例为多个牙缺失,间隙减小,牙列咬合关系紊乱,种植体修复后,常会由于异常的咬合力,导致种植体失败。同时缺牙间隙不能合理分配,种植体修复后美观效果不良。

 
-- 友情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