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备受口腔问题困扰的准妈妈不在少数。值得重视的是,怀孕妇女患有严重牙周病者发生流产、早产或新生儿体重过轻的几率,是口腔健康良好孕妇的七倍。所以在这里我们千龙生活的编辑们提醒正在怀孕或准备怀孕的准妈妈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准妈妈口腔问题多
一家医院对900名孕妇检查后发现,患有牙龈炎和牙龈出血等牙周疾病的占75%以上!
小孙最近被牙痛折腾得整夜睡不好觉。刚刚怀孕的她由于妊娠反应,特别偏爱酸酸甜甜的零食,可每次刷牙时都会恶心呕吐不止,于是她索性改成了漱口。没想到这几天龋病和牙龈炎发作了。令她更痛苦的是,许多人告诫她,怀孕期间千万不能拔牙和服用抗生素,否则会影响胎儿健康,还可能流产。
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记者了解到,像小孙这样受到牙病困扰的人不在少数。那么,“准妈妈”在孕期究竟会发生哪些牙齿问题呢?据该院口腔科副教授于英介绍,发生在孕期的口腔问题主要有妊娠牙龈炎、蛀牙、急性牙根炎、牙齿动摇等等。怀孕会引起生理上的一连串变化,包括雌性荷尔蒙增加、免疫功能差等,孕妇也会因内分泌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而更容易患上口腔及牙龈的病变。于教授指出,孕妇的口腔保健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孕妇自身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婴幼儿的发育及健康,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早产或体重偏轻。“准妈妈”应提高警惕,如有牙龈充血肿胀、出血,疼痛不适等感觉,应及早就医。
牙病治疗莫入误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准妈妈在出现牙齿问题时没有及时去医院诊治,反而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孕期的任何治疗都会影响到腹中胎儿。专家告诫已患牙病的准妈妈们,一旦出现口腔问题,讳疾忌医或应对措施不当,导致的后果可能比牙病本身更严重。
误区一:怀孕前没有口腔问题则怀孕期间也不会有事。
妊娠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全身会起一系列的变化,最常见的即表现为妊娠反应,如爱吃酸甜的零食,少吃多餐,加上恶心呕吐,往往很难坚持每次餐后都刷牙。因此,本来孕前没有龋病或炎症的妇女,这时候也会患龋病、炎症。
误区二:孕期刷牙容易引起出血,用漱口代替也可以清洁口腔。
这是错误的,因为漱口只能将口内大块的食物残渣漱掉,但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包括食物残渣、细菌及其分泌物)一定要靠刷牙才能清除干净。
误区三:怀孕时一定会坏牙。
这也是一种错误观念。有些人也会因此而任由牙齿蛀虫。其实,怀孕不一定会坏牙,而是因为怀孕时,许多孕妇由于口味改变而喜吃酸甜零食及其他淀粉食品,口腔卫生却未加强,并且因一刷牙就会呕吐,很容易停止或荒废刷牙。胃酸滞留口中,或常喜欢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PH值改变,也是造成孕妇容易蛀牙的原因。
误区四:怀孕期间有了牙病只能听之任之。
孕期牙病一定要及早就医,否则可能因拖延治疗而出现全身症状。一般而言,怀孕前期(前三个月孕期)若非紧急状况,不建议进行牙科治疗;孕中期(第四至六个月)若一定要治疗牙齿,可选择此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怀孕后期(后三个月孕期)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牙科治疗(如拔牙等)。
误区五:治疗牙病的药物一定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牙科药物许多是局部用药,对孕妇是安全的。有人担心检查时照射X光会影响到胎儿,其实牙科放射线检查的剂量都很小,且远离下腹部,应该都在安全范围内,若因急诊需照射X光时,应听从医生安排并做好防护措施。当然,如果不是急需,还是应尽量避免此类检查。
治好牙病再怀孕
小王怀孕3个多月了,前不久一颗牙突然疼得厉害,不能碰硬的食物,于是去了附近一家诊所把牙拔掉了,由于害怕消炎药的副作用而没有服药,接着上排牙龈全肿了,出血严重,早上一漱口就有许多血块。
小王这样的情况其实应该早一点去医院就医,如果她在怀孕之前就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就可以避免在孕期遭受这样的痛苦了。
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的于英副教授指出,如果准备怀孕,最好提前到口腔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与必要的治疗,防患于未然。平时注意养成正确的口腔保健习惯,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通过洗牙洁牙等方法及早将牙齿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以免口内有严重的蛀牙及牙周病,等到发生比较严重的症状(如引起牙痛或身体不适)时再寻求治疗,对胎儿反而更不好。
大约在妊娠的2-3个月左右,胎儿的牙齿即开始发育,到出生时牙龈里面已有二十个乳牙的牙冠形成了,直到婴儿6-8个月时才陆续长出。因此怀孕时的饮食和营养,对于胎儿的牙齿有很大的影响。怀孕末期,尤其是最后一个月,所需钙质特别多,宜适量补充。准妈妈在怀孕期间要摄取充分的营养,蔬菜、水果、米饭、鱼、肉、蛋、奶类皆要均衡摄取,才能供应胎儿牙齿所需的钙质、磷质、维生素等等。特别是钙质(如牛奶、小鱼之类),不但有助于胎儿发育及建立坚固牙齿,也可维护妈妈自己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