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固定矫正技术为例将口腔正畸矫正的基本过程、步骤及相关要点简介如下。 尽管固定正畸技术和理论体系的种类很多,但其矫正的过程大致都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排齐牙列及平整牙弓曲线 1. 概念解读 排齐——指改正牙齿的拥挤错位,将牙还位于该牙弓上应据的正常生理位置。 平整——指将不正常的或病理性代偿的上下牙弓合曲线变平。使之利于下阶段治疗中的牙颌的重新定位及咬合关系的调整。 2. 排齐阶段的注意要点 弓丝的力量——此阶段应选用细而富于弹性的柔性弓丝,采用轻而持续的力,产生有效的牙倾斜移动。避免使用强力的弓丝。常用的有多股细丝、镍钛丝、带曲不锈钢丝、TMA弓丝等。 弓丝的粗细——弓丝与槽沟间至少需要0.05mm的间隙,以0.10mm间隙最为合适。因此首选择时先要确定所采用的托槽是0.46mm还是0.56mm系统的槽沟。
弓丝的形态——最好使用圆丝。市售镍钛方丝此阶段使用是欠妥的,因其产生不必要和不合宜的牙根移动。 3. 平整阶段 此阶段要借助于弓丝的各种设计,改善牙弓上呈过度、不足或反向的合曲线,使牙弓曲线在水平方向上逐渐变平直,至于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则要根据患者问题之所在加以选择,比如硬不锈钢丝平整(上颌过度补偿、下颌反向曲线)、前牙平导+后牙垂直牵引、连续长臂弓、局部弓及辅弓、弓丝前部水平曲、口外J钩等等。
第二阶段:矫正磨牙关系及关闭间隙 当治疗第二阶段开始时,牙齿已经排平整齐,牙弓上过大或反向的合曲线也得到基本矫正。此阶段治疗的目的,是矫正磨牙的咬合关系及前牙的中线关系,并在调整前、后牙关系的同时,关闭牙弓上的间隙(剩余间隙或拔牙间隙)。 (一)临床上矫正磨牙关系的主要方法有四种: 1. 早期利用矫形力促进颌骨的特异性生长。(什么是差异性生长,建议自己查书) 2. 利用各种装置设计调整磨牙的位置,比如Lip Bumper及各种推磨牙向后的装置(可参照《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年第5期上的拙文——“几种新型上磨牙远中移动矫治器简介”及“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技术评估”。 3. 利用拔牙间隙及差动力进行牙的前后移动以调整咬合。 4. II类或III类牵引牵引,使牙及牙槽相对移动,从而达到磨牙的I类关系。 (二)关于中线的矫正 中线的矫正时机最好在第二期进行,因为此期矫正难度较小。矫正的方法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加以选择,常用方法有: 1. 上、下颌前牙间的交互牵引。 2. 后牙一侧II类一侧III类牵引。 3. 颌间非平衡力牵引(一侧重力,一侧轻力或单侧牵引) 4. 颌内非对称力法(一侧推力——开大曲、开大螺簧,一侧拉力——关闭曲、关闭螺簧等) 5. 单颌固定牵引法 6. 颌弓形态调整法(适用于牙弓形态不对称造成的中线不正) (三)关闭拔牙间隙 如系拔牙病例,关闭拔牙间隙,实际上从治疗的第一阶段排齐牙齿时就已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磨牙关系及中线的矫正过程事实上也是关闭间隙的牙移动过程。此阶段的关键是支抗的设计,并根据所需要支抗类型采用的相应的技术,一般专业书籍都有较详细的阐述,故此略去。
第三阶段:牙轴及牙弓的理想化、美学化 第二阶段矫正结束后,牙齿(牙冠)已经基本排齐,拔牙间隙关闭,上下颌磨牙间也达到了正常的咬合关系,但这些远未真正达到治疗目标中牙齿的生理咬合位置,更未达到牙列平衡和美学上的矫治要求。此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 牙根前后向位置不对,牙轴倾斜 2. 牙唇舌向倾斜度不对,转矩不良 3. 上下牙列垂直关系不佳,局部可能有深覆合或开合 4. 中线尚未完全矫正 5. 牙冠大小变异等原因造成的一些咬合问题 因此,第三期治疗的宗旨,就是通过进一步的精细调整,最后矫正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善上下牙列的咬合关系,尽可能使其达到理想、美观的治疗目标。
第四阶段:保持 第三阶段结束后,即可拆除牙上的带环及锁槽,戴入保持器,其原因在于被矫正的牙和牙列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仍有回复到矫正前的趋势,因此必须再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控制牙位和咬合的矫正后状态,以巩固疗效,调整咬合,促进组织改建,防止畸形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