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来源:  时间:2007-03-20

英文名称: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课程编号: 120405

学  时 : 80 学时,其中理论 40 学时,实验 40 学时

学  分 :4.5 学分

适用专业 : 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

先修课要求 : 系统解剖学

前 言

本大纲根据全国统编的《口腔解剖生理学 ( 第五版 ) 》教科书内容制定,为本科生该学科教学的指导性纲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院校口腔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口腔、颌面、颈部诸部位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为学习其他口腔基础课程及口腔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按照本校五年制教学计划,本学科为 80 学时。理论课与实习课的比例为 1:1 。教学内容分为三级要求 :

第一级:掌握内容,为教师理论课讲授,实习课及考试的重点。

第二级: 熟悉内容,教师选择性讲授, 未讲授部分由学生自学,考试中可占有适当 比例。

第三级: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也可以选择性讲授,但不在考试范围。

第一章 绪 论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2 、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习目的及其与其他口腔医学课程的关系。

3 、熟悉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4 、熟悉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手段及方法。

[ 教学内容 ]:

1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2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习目的及其与其他口腔医学课程的关系。

3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人体整体性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形态与机能统一的观点、发展进化观点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 、熟悉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手段及方法。尸体研究法(解剖、灌注、透明)活体研究法(体表观察、活体测量、 X 线观测、 X 线电影、神经肌电图仪、下颌运动描记仪、咬合力测试仪等等)

[ 学时 ]: 1 学时

[ 教学方法 ]: 讲授

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

[ 教学目标 ] :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牙体萌出的生理特点及顺序。临床牙位记录方法。

2 、掌握牙体解剖常用名词、牙冠各面的命名及牙体的表面标志。

3 、掌握各恒牙的位置、数目、轴面及咬合面的解剖形态及特点,牙根形态、数目及特点,有关牙体的鉴别,各牙的应用解剖。

4 、掌握乳牙的数目、解剖形态、特点及各牙的应用解剖。

5 、掌握髓腔解剖标志及各恒牙髓腔解剖形态,髓腔解剖临床意义,髓腔形态的异常。

6 、掌握各组乳牙髓腔解剖形态。

7 、熟悉牙体萌出的时间,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8 、熟悉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熟悉根管系统解剖。

9 、了解牙体的演化及各纲动物牙体的概况。

10 、了解髓腔观察方法。

[ 教学内容 ] :

1 、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牙冠、牙根。按在口腔存留时间分类,按形态特点功能特性分类。咀嚼、发音和语言、保持面部协调关系。

牙体萌出的特点及顺序。

生理特点、时间特点。恒牙萌出顺序、乳牙萌出顺序。

临床牙位记录方法。

部位记录法、通用编号系统、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2 、牙体解剖常用名词、牙冠各面的命名及牙体的表面标志。应用术语、各面的命名、牙体的表面突起部分、牙体的表面凹陷部分。

3 、各恒牙的位置、数目、轴面及咬合面的解剖形态及特点,牙根形态、数目及特点,有关牙体的鉴别,各牙的应用解剖。

恒切牙的位置、 数目、唇面、邻面、舌面及切缘的解剖形态及特点,牙根形态、数目及特点。切牙组的应用解剖。切牙组中各牙之间的鉴别。

恒尖牙组的位置、 数目、唇面、舌面、邻面及切缘的解剖形态及特点,牙根形态、数目及特点。尖牙组的应用解剖。上下颌尖牙之间的鉴别。

恒双尖牙的位置、 数目、咬合面、邻面、颊、舌面的解剖形态及特点,牙根形态、数目及特点。双尖牙组的应用解剖。双尖牙组中各牙之间的鉴别。

恒磨牙的位置、数目、咬合面、邻面、颊、舌面的解剖形态及特点,牙根形态、数目及特点。磨牙组的应用解剖。磨牙组中各牙之间的鉴别。

4 、乳牙的数目、解剖形态、特点及各牙的应用解剖。

乳前牙的位置、数目、牙冠及牙根的解剖形态特点及应用解剖。

乳磨牙的位置、数目、牙冠及牙根的解剖形态特点及应用解剖。

5 、髓腔解剖标志及各组恒牙代表牙体的髓腔解剖形态及与本组牙体髓腔形态的区别。

6 、各组乳牙髓腔解剖形态。

7 、髓腔解剖临床意义,髓腔形态的异常。

8 、乳牙及恒牙萌出的时间。

9 、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10 、根管系统解剖。

[ 学时 ] : 20 学时

[ 教学方法 ] : 讲授、示教

第三章 牙列、 牙合 与颌位

[ 教学目标 ] :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 牙合 的建立。

2 、熟悉建 牙合 的动力平衡。

3 、熟悉 牙合 的发育阶段。

4 、了解 牙合 的发育畸形。

5 、掌握牙弓形状特点分类。

6 、掌握牙齿排列的倾斜情况。

7 、掌握牙齿的上下位置关系。

8 、掌握牙列中牙尖高度的特点。

9 、掌握牙弓咬合面形态特点。

10 、了解 牙合 与颌位在口腔医学中的作用及其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

11 、掌握颌位的类型、特点、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12 、熟悉前伸 牙合 颌位与侧 牙合 颌位

13 、掌握面部距离与 牙合 间隙

14 、熟悉面部左右对称及唇齿关系

15 、了解牙形、牙弓形与面形的关系。

16: 掌握牙尖交错 牙合 的定义及咬合接触特征。

[ 教学内容 ] :

1 、建 牙合 的动力平衡。

向前、咀嚼肌力,向后、唇颊肌力。

向内、唇颊肌力,向外、舌。

上下的动力平衡。

2 、 牙合 的发育阶段。

乳牙咬合期时间范围及特点,替牙咬合时期时间范围。

3 、牙弓形状特点分类。

定义、三种不同的形态。

4 、牙齿排列的倾斜情况。

近远中倾斜情况,唇颊向倾斜情况。

5 、牙齿的上下位置关系。

6 、牙列中牙尖高度的特点。

7 、掌握牙弓咬合面形态特点。

上牙弓的侧面观, 牙合 平面 补偿曲线 。

上牙弓的前面观,横 牙合 曲线。

下牙弓的侧面观,司皮氏曲线 。

下牙弓的前面观 , 横 牙合 曲线。

牙弓形态分析 ,Bonwill 三角、 Monson 球面。

颌弓曲线的分析。

8 、 牙尖交错 牙合

牙尖交错 牙合 的名称、定义及咬合接触特征。

9 、 颌位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下颌姿势位。

前伸 牙合 颌位。

侧 牙合 颌位

10 、适宜 牙合 的主要标准。

11 、面部距离与 牙合 间隙的定义,面部距离在口腔临床中的意义,面部距离的确定方法与眼裂口裂距离的关系,面部距离的变化。

12 、面部左右对称及唇齿关系。

[ 学时 ] : 6 学时

[ 教学方法 ] : 讲授、示教

第四章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 教学目标 ] :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上下颌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临床有关的标志。

2 、熟悉上下颌骨的结构特点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3 、熟悉鼻骨,颧骨,腭骨,蝶骨,颞骨,舌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4 、掌握腭骨的蝶腭切迹、翼腭沟、锥突,蝶骨的圆孔、卵圆孔、棘孔、颞下嵴、翼突内外板及翼突钩,颞骨的关节结节、关节窝、鳞鼓裂,岩鳞裂、岩鼓裂、鼓乳裂、乳突、茎突,茎乳孔、面神经管、三叉神经压迹。

5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即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形态和结构特点,髁状突形态结构和特点,关节盘的分部、形态和结构特点,关节囊和关节腔附着、功能及形态特点。

6 、熟悉关节韧带的位置、起止、作用。

7 、了解颞下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

8 、了解颞下颌关节的血供和神经。

9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10 、掌握颞下颌关节运动中的生物机械作用

11 、掌握口周围组表情肌的位置、起止、功能。

12 、熟悉眼周围肌群各肌的位置、起止、功能。

13 、了解鼻部肌群各肌的名称、功能。

14 、了解耳部肌群各肌的名称。

15 、熟悉颅顶肌群各肌的位置、起止、功能。

16 、掌握咀嚼肌各肌的位置、起止、功能及神经支配。

17 、掌握颈浅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起止、功能。

18 、掌握舌骨上、下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起止、功能。

19 、熟悉腭部各肌的名称、位置、起止、功能。

20 、了解咽部肌肉的名称、位置、起止、功能。

21 、熟悉口颌系统的肌链的组成及作用。

22 、了解口颌系统的肌链的临床意义。

23 、熟悉唾液腺的一般概念。

24 、掌握腮腺的位置、形态、毗邻。

25 、掌握腮腺鞘附着、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26 、掌握腮导管起始、形态结构、走行及开口部位。

27 、熟悉腮腺的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28 、掌握颌下腺的位置、形态、毗邻。

29 、熟悉颌下腺鞘附着、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30 、掌握颌下导管起始、形态结构、走行及开口部位。

31 、了解颌下腺的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32 、掌握舌下腺的位置、形态、毗邻。

33 、熟悉舌下导管起始、形态结构、走行及开口部位。

34 、了解舌下腺的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35 、了解头颈部血管的一般特点

36 、掌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的行程。

37 、掌握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走行及分布。

38 、了解头颈部动脉的吻合。

39 、掌握颌面部主要浅静脉,深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

40 、熟悉颈部主要浅静脉,深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

41 、掌握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42 、掌握环行淋巴结群的腮腺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43 、 熟悉环行淋巴结群的枕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44 、掌握颈外侧群淋巴结的颈浅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45 、了解颈前群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46 、了解咽后群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47 、掌握颈淋巴干的组成和注入方向。

48 、了解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的组成和注入方向。

49 、了解三叉神经颅内走行及各分支的性质。

50 、熟悉半月神经节的位置、形态、毗邻及临床意义。

51 、熟悉三叉神经分支眼神经的出颅部位及分布范围。

52 、掌握三叉神经分支上颌神经的出颅部位、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

53 、掌握三叉神经分支下颌神经的出颅部位、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

54 、掌握三叉神经分支上、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及变异。

55 、了解面神经脑内核团及神经性质。

56 、熟悉面神经管段的面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

57 、掌握颅外段的面神经主干及分支的走行及分布。

58 、了解面神经核上瘫、核下的症状及其原因。

59 、了解面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60 、了解舌咽神经的性质、出颅部位及纤维成分。

61 、熟悉舌咽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62 、了解迷走神经的性质、出颅部位及纤维成分。

63 、熟悉迷走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64 、了解副神经的性质、出颅部位及纤维成分。

65 、熟悉副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66 、熟悉舌下神经的性质、出颅部位及纤维成分。

67 、掌握舌下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68 、 熟悉颈丛神经浅组分支(枕大神经,耳小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的走行、分布。

69 、了解颈交感干的颈上、中、下神经节的分支和分布。

[ 教学内容 ] :

1 、上颌骨的位置。

2 、上颌骨形态结构。

上颌骨体(四面的划分及各面的结构)。

上颌骨各突形态及相接的结构。

上颌窦及上颌骨的支柱与支架结构。

3 、上颌骨的结构特点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4 、下颌骨的位置。

5 、下颌骨形态结构。

下颌体(外面:正中联合、颏孔、颏结节、外斜线。内面:上下颏棘、内斜线、二腹肌窝、颌下腺窝、舌下腺窝。上缘、牙槽突、磨牙后三角。下缘)

下颌支(喙突、髁状突。内面:下颌孔、下颌小舌、内侧隆突、下颌神经沟、翼内肌粗隆、下颌舌骨沟。外面、外侧隆突、嚼肌粗隆。)

下颌角及角度及年龄差异。

6 、下颌骨内部结构(下颌管、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7 、下颌骨的薄弱区(正中联合、颏孔、下颌角、髁状突颈部)。

8 、下颌骨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9 、鼻骨,颧骨,腭骨,蝶骨,颞骨,舌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10 、腭骨的蝶腭切迹、翼腭沟、锥突,蝶骨的圆孔、卵圆孔、棘孔、颞下嵴、翼突内外板、翼突钩,颞骨的关节结节、关节窝、鳞鼓裂,岩鳞裂、岩鼓裂、鼓乳裂、乳突、茎突,茎乳孔、面神经管、三叉神经压迹。

11 、关节窝和关节结节及关节窝与下颌窝的区别。

( 1 )界限( 2 )深度( 3 )宽度( 4 )矢状切面形态( 5 )关节窝顶的厚度( 6 )关节窝的应用解剖( 7 )关节窝与下颌窝的区别。

12 、髁状突的形状,侧面观,后面观,前面观,毗邻,髁状突颈。

13 、关节盘的形态、厚度、分部,关节盘的特点,关节盘的附着。

14 、关节囊的附着及与下颌骨及颞骨关节窝、关节盘的附着和关节腔各分部的特点。

15 、关节韧带的位置、起止、作用。

16 、颞下颌关节的开闭颌运动中髁状突与关节盘的运动,关节各部位的改变,运动轴心的改变。

17 、颞下颌关节的前后颌运动中髁状突与关节盘的运动,关节各部位的改变。

18 、颞下颌关节的侧方颌运动中髁状突与关节盘的运动,关节各部位的改变,运动轴心的位置。

19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中开闭颌颌运动时关节盘、翼外肌的作用和关节腔隙的变化。

20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中前后运动时关节盘、翼外肌的作用和关节腔隙的变化。

21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中开侧方运动时关节盘、翼外肌的作用和关节腔隙的变化。

22 、口周围组表情肌中的上组各肌(笑肌、颧肌、上唇方肌、尖牙肌)的名称、位置、起止、功能。

23 、口周围组表情肌中的下组各肌(三角肌、下唇方肌、颏肌)的名称、位置、起止、功能。

24 、颊肌的分部、位置、起止、功能。

25 、口轮匝肌的分部、位置、起止、功能。

26 、眼周围肌群中的眼轮匝肌的分部、位置、起止、功能。

27 、颅顶肌群中各肌(额肌、枕肌、帽状腱膜)的位置、起止、功能。

28 、咀嚼肌(嚼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的位置、起止、功能及神经支配。

29 、颈浅肌群各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功能。

30 、舌骨上、下肌群各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茎突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的位置、起止、功能。

31 、腭部各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舌腭肌、咽腭肌、腭垂肌)的位置、起止、功能。

32 、口颌系统的肌链(水平肌链、垂直肌链、姿态肌链)的组成及作用。

33 、唾液腺的部位,唾液腺的一般结构,性质,功能作用。

34 、腮腺的位置、形态、分部及毗邻。

35 、腮腺鞘附着的部位、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36 、腮导管起始部位、形态结构、走行及开口部位。

37 、腮腺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感觉神经的起源、走行及功能作用

38 、颌下腺的位置、形态及毗邻。

39 、颌下腺鞘附着。

40 、颌下导管起始、形态结构、走行及开口部位。

41 、舌下腺的位置、形态、毗邻。

42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的起止、走行和分支。

43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颌外动脉、颌内动脉、颞浅动脉)的起始部位、走行及分布范围。

44 、颌面部主要浅静脉(面前静脉 颞浅静脉),深静脉(翼丛、颌内静脉、面后静脉、面总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

45 、颈内静脉、颈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

46 、颅内外主要交通静脉(导血管、板障静脉、脑神经及血管周围静脉网、眼静脉)。

47 、环行淋巴结群的腮腺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48 、环行淋巴结群的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面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49 、颈外侧群淋巴结的颈浅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中颈深上淋巴结(颈二腹肌淋巴结、甲状淋巴结、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颈深下淋巴结,脊副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50 、左右颈淋巴干的组成和注入方向。

51 、半月神经节的位置、形态、毗邻及临床意义。

52 、三叉神经分支眼神经的出颅部位及分布范围。

53 、三叉神经分支上颌神经的出颅部位、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

54 、三叉神经分支下颌神经的出颅部位、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

55 、三叉神经分支上、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

56 、三叉神经分支上、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变异。

57 、面神经管段的面神经走行方向、分支及分布。

58 、颅外段的面神经主干及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的走行及分布。

59 、舌咽神经的分支(窦神经、鼓室神经、咽支、舌支、肌支)的分布。

60 、迷走神经的分支(咽支、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分布。

61 、副神经的外侧支的走行及分布。

62 、舌下神经的性质、出颅部位及纤维成分。

63 、舌下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64 、颈丛神经浅组分支(枕大神经,耳小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的走行、分布。

65 、颈上、中、下神经节的分支和分布。

[ 学时 ] : 20 学时

[ 教学方法 ] : 讲授、示教

第五章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

[ 教学目标 ] :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口腔境界、分部,口腔前庭及其表面标志。

2 、掌握唇的境界、表面标志、层次结构、淋巴回流。

3 、熟悉唇的血管肌神经。

4 、掌握颊的境界、层次结构。

5 、熟悉颊的血管及神经。

6 、熟悉牙龈的结构特点。

7 、掌握硬腭的形态、表面标志及其结构特点。

8 、掌握软腭的表面标志、构造及其神经分部、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

9 、掌握舌下区的位置、境界、表面标志及各结构的毗邻关系。

10 、掌握舌的结构置及其神经分布、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

11 、了解咽的分部、咽壁的层次及咽的血管、淋巴、神经。

12 、掌握颌面部及其表面解剖标志。

13 、掌握颌面部软组织的特点。

14 、掌握境界及解剖层次。

15 、掌握腮腺的位置和毗邻。

16 、掌握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17 、掌握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的方法。

18 、掌握面侧深区的境界、层次及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

19 、掌握眶间隙、颊间隙、嚼肌间隙、翼颌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咽旁间隙、翼腭间隙、舌下间隙的位置、境界及各间隙内的主要内容。

20 、掌握颌面部各间隙之间的交通。

21 、掌握颈部境界及分区。

22 、熟悉颈部的的体表标志。

23 、了解颈部的主要血管、神经干和胸膜顶的体表投影。

24 、掌握颈部筋膜及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内脏旁间隙、气管前间隙各筋膜间间隙。

25 、了解咽后间隙及食管后间隙。

26 、掌握颈部筋膜间间隙的交通。

27 、掌握颌下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

28 、掌握气管颈段前方层次、毗邻。

29 、熟悉气管颈段位置的移动性及其临床意义。

30 、掌握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

31 、熟悉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层次内容。

32 、了解颈后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

[ 教学内容 ] :

1 、口腔境界、分部,口腔前庭及其表面标志。

2 、唇的境界、表面标志、层次结构(皮肤、浅筋膜、肌层、粘膜下层、粘膜)、淋巴回流的广泛性。

3 、颊的境界、层次结构(皮肤、皮下组织、颊筋膜、颊肌、粘膜下层、粘膜)。

4 、牙龈的结构特点(无粘膜下层)。

5 、硬腭的形态、表面标志及其结构特点。

6 、软腭的表面标志、层次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腭腱膜、腭肌)、神经分部、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

7 、舌下区的位置、境界、表面标志及舌下腺、颌下腺深部、颌下腺导管、舌神经、舌下神经、舌下动脉等结构的位置关系。

8 、舌的结构及其运动、一般感觉、特殊感觉神经的分布、血液供应和舌各部位的淋巴回流方向。

9 、颌面部的境界及其表面解剖标志。

10 、颌面部软组织的特点。

11 、腮腺嚼肌区的境界及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嚼肌筋膜、腮腺、嚼肌等解剖层次。

12 、腮腺的位置和上、外、前内、后内四面的毗邻结构。

13 、穿行于腮腺内及腮腺浅叶上缘、腮腺浅叶前缘、腮腺浅叶下端的神经血管及位于腮腺深叶的神经血管。

14 、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的顺行于逆行方法,显露面神经主干的五个标志与各分支的显露标志。

15 、面侧深区的境界及包括范围、层次结构中翼静脉丛、颌内动脉、翼外肌的位置关系及毗邻结构。

16 、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中眶下间隙、颊间隙、嚼肌间隙、翼颌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咽旁间隙、翼腭间隙、舌下间隙各间隙的位置、境界及各间隙内的主要内容。

17 、颌面部各间隙通连。

18 、颈部境界及分区。

19 、颈部五层筋膜的附着及包被内容和形成的结构,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内脏旁间隙、气管前间隙各筋膜间间隙的位置、形成及通连。

20 、 颌下三角的境界、 皮肤、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深层等层次、颌下腺、颌下淋巴结、面前静脉、颌外动脉、舌神经、颌下腺导管、舌下神经等内容及位置关系,舌神经、颌下腺导管、舌下神经的鉴别。

21 、气管颈段前方的层次、气管颈段的毗邻结构。

22 、气管颈段在体位变化时位置的移动及其临床意义。

23 、颈动脉三角的境界,皮肤、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深层各层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面总静脉、舌下神经、喉上神经、二腹肌前腹各内容的位置关系及毗系。

24 、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各层之间的结构及胸锁乳突肌深面的结构。

[ 学时 ] : 9 学时

[ 教学方法 ] : 讲授、示教

第六章 颅部局部解剖

[ 教学目标 ] :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额顶枕区的境界及层次结构特点。

2 、掌握颞区的境界及层次结构特点。

3 、熟悉颅底形态结构特点。

4 、掌握颅底前中后窝形态结构及临床应用。

5 、掌握颅底外面主要结构和主要孔、管、沟、裂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6 、了解眼眶的毗邻、内容及临床应用。

7 、熟悉眼睑的解剖层次。

[ 教学内容 ] :

1 、颞区的境界,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深筋膜、颞肌、颅顶骨外膜、颅顶骨各层次结构特点。

2 、颅底内面前中后窝形态结构及临床应用。

3 、颅底外面主要结构和主要孔、管、沟、裂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4 、眼睑的解剖层次。

[ 学时 ] : 2 学时

[ 教学方法 ] : 讲授、示教

第七章 口腔功能

[ 教学目标 ] :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熟悉下颌运动的神经通路。

2 、熟悉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

3 、熟悉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4 、掌握下颌运动的运动范围。

5 、熟悉下颌在各种运动中有关肌肉的活动情况。

6 、掌握咀嚼功能、咀嚼运动、咀嚼周期、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咀嚼运动中的生物杠杆、咀嚼效率与有关因素、咀嚼与牙齿的磨耗、舌唇颊腭在咀嚼运动中的作用、咀嚼与 牙合 颌面的生长发育关系。

7 、熟悉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8 、熟悉吸吮功能。

9 、掌握吞咽活动的机理、吞咽的过程。

10 、熟悉吞咽活动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关系。

11 、熟悉呕吐功能。

12 、了解语言功能。

13 、熟悉口腔器官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

14 、了解表情功能。

15 、了解唾液的分泌和调节、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16 、熟悉唾液的作用。

17 ;了解味觉功能。

[ 教学内容 ] :

1 、下颌运动兴奋和抑制的神经通路,非自主运动的神经通路。

2 、下颌运动的解剖性控制因素和生理性控制因素。

3 、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边缘运动轨迹与运动范围。

4 、下颌运动中髁状突边缘运动轨迹与运动在不同方向的投影。

6 、咀嚼功能、咀嚼运动、咀嚼周期、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咀嚼运动中的生物杠杆、咀嚼效率与有关因素、咀嚼与牙齿的磨耗、舌唇颊腭在咀嚼运动中的作用、咀嚼与 牙合 颌面的生长发育关系。

7 、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9 、吞咽活动的神经反射性控制、吞咽的口腔期、咽腔期、食管期各过程。

12 、舌、腭、唇、颌、齿等口腔器官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

13 、唾液的消化、溶酶、润滑、冲洗、中和、稀释和缓冲、杀菌和抗菌、粘附和固位、缩短凝血时间、排泄和其他的作用。

[ 学时 ] : 2 学时

[ 教学方法 ] : 讲授

 
广告位  
 
广告位  
 
 
 
-- 友情连接 --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诚聘英才隐私保护广告计划友情链接帮助中心网站导航

口腔-口腔疾病-口腔病-医疗器械-口腔器械-口腔医疗器械-口腔溃疡-口腔软件-口腔管理软件-牙科软件-口腔管理系统-口腔系统-口腔诊所管理软件
-口腔诊所软件-口腔医学-口腔医学网-口腔管理-口腔医疗-口腔医疗管理-口腔网-口腔资源网
电话: 028-87363855 客户部电话:028-87363855 传真:028-87336020 QQ在线: 524197709 邮箱地址: sale@sdtsoft.com
口腔资源网--口腔器械--口腔软件管理系统--互联网经营许可证[奥 B2-20060133]
版权所有:四川成都旌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口腔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