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来源:  时间:2007-04-28 11:14:47
关键词: 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法

  【摘要】 目的:建立正常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为以后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螺旋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与三维有限元方法结合建立人下颌骨有限元模型。结果:获得良好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可模拟不同工作状况模型各部分的力学改变。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与三维有限元方法结合,建立正常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完整全面地认识TMJ的受力状况,了解髁状突在下颌承受机械负荷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掌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发病和治疗机制的前提。然而,由于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限制,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生物力学行为的认识一直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随着有限元理论

分析方法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对TMJ的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螺旋CT维影像重建技术与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结合,建立正常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为以后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分析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选择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无咬合障碍,后牙为中性,无任何TMD症状和体征的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一例。

  1.1 TMJ螺旋CT扫描和三维影像重建

  采用Philip Tomoscan SR 7000型CT扫描机及Easy Vision CT/MR R2工作站进行TMJ和下颌骨螺旋CT扫描及三维图像重建和显示。螺旋CT扫描参数为螺旋层厚3mm,床进速度3mm/s,从髁状突到颏部连续横断扫描36层,重建薄层厚度1.5mm,选择骨组织窗观察断层和重建时的下颌骨。

  1.2 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选用MTV-1801CB(CCD Camera, MINTRON)摄像机,图像监视器和CA-P530伪彩色图像采集卡处理CT断层图片,分离出下颌骨,将CT扫描图像转化成计算机数字图像,再经自编程序转换为Auto-CAD 格式文件和真实坐标,借助Supper SAP前处理程序软件自动读取图像边界,并进行网格划分,以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本研究分别考虑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材料特性,选取下颌骨外层单元作为皮质内弹性模量为1.37×104MPa,泊松比为0.30,选取下颌骨的内层单元为松质骨,弹性模量为7.93×103MPa,泊松比为0.30[1]。假设模型中各材料和组织为连续、均质、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

  关于咀嚼肌的确定,本研究选择与闭口及咬合运动有关的左右侧各四组共十六块肌肉:咬肌(深层和浅层),翼内肌,颞肌(分为前,中,后束),翼外肌(分为上,下头)。将这些肌肉用只受拉不受压的杆单元来模拟,与下颌骨连接。各肌肉起止点坐标及横截面积参考Faulkner等[2]和Osborn 等[3]的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肌肉弹性模量为8.2MPa,泊松比为0.40[4]。

表1 各咀嚼肌起止点坐标及横截面面积
咀嚼肌 起点坐标(cm) 止点坐标(cm) 横截面面积(cm)
X Y Z X Y Z
嚼肌浅层前 +/-4.66 6.13 0.00 +/-6.11 5.312 5.00 1.03
+/-4.52 7.63 0.00 +/-7.21 6.71 5.90 0.96
嚼肌深层前 +/-4.60 6.96 2.00 +/-7.21 7.21 5.90 0.74
4.88 8.00 2.00 +/-6.91 8.41 6.20 0.67
翼内肌前束 4.19 7.03 0.00 +/-2.61 6.31 2.80 0.59
后束 4.59 8.26 0.80 +/-2.21 7.31 3.90 1.33
翼外肌上头 +/-4.79 9.65 5.20 +/-2.91 7.71 6.10 0.89
中头 +/-5.00 9.33 5.20 +/-2.61 7.61 5.30 0.96
下头 +/-5.63 9.71 5.20 +/-2.50 7.31 4.30 1.03
颞肌中束 +/-4.74 5.69 4.80 +/-5.21 7.01 9.80 2.00
前束 +/-5.07 6.56 5.20 +/-6.51 10.21 10.60 1.26
后束 +/-4.69 6.11 5.20 +/-6.01 12.61 9.20 1.18

注:表中X轴坐标的+表示左侧咀嚼肌,-表示右侧咀嚼肌

 
-- 友情连接 --